前言
众所周知,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并非一帆风顺,我党早期革命历程同样如此,比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,革命一度陷入了低潮。好在每到关键时刻,我党都能及时调整过来,重回正道,着名的遵义会议就是一个典例。
当时红军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,如果继续跟敌人硬碰硬,很可能惨遭覆灭。1935年1月,攻下遵义城后,我军在这里召开了遵义会议,一些重要人物都参与其中。会上,主席的正确意见得到了大多数人拥护,博古和李德则遭到批评,最终被撤销了指挥权,红军得以转危为安。
但鲜为人知的是,这个结果来得并非很顺利,博古和李德一开始十分固执,把责任归到客观原因,不认同自己指挥有问题。除此之外,还有一人也支持博古的发言,反对撤销他的指挥权,此人就是凯丰,原名何克全。
早期革命生涯
说起凯丰这个名字,或许大家对他知之甚少,但在红军时期,这可是一位大名鼎鼎的风云人物。凯丰早年与博古等人一样,曾经远赴苏联留学,回国后受到重用,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团中央宣传部长等职务。值得一提的是,凯丰的入党介绍人还是博古,他们算是同学兼好友了。
...相比凯丰,博古晋升要更快,他一度成为了临时中央总负责。而凯丰在博古等人的提携下,人生也步入快车道,1934年当选中央委员,还是政治局的候补委员。
中央红军长征时,凯丰担任红九军团中央代表,跟随部队一同行动,当时军团长是罗炳辉。后来大家都知道,红军一路上恶战不断,特别是渡过湘江后,部队更是减员了一半还要多。
反对撤销博古的指挥权
1935年1月,红军决定召开遵义会议,总结之前的经验教训。当时凯丰还在部队前沿阵地上,离着遵义城有几十公里,但因为他身份特殊,还是奉命前去参加大会了。
出席大会的都是一些重要人物,凯丰地位比较高。前面提到,他不仅是中央委员,还是政治局的候补委员,级别仅次于博古、主席和朱老总等六位政治局委员,与王稼祥等人平级,比彭老总这些元帅还高,当时彭老总只是中央候补委员。
...大会上,思想一时没转过弯的凯丰站出来发言,他质疑主席的军事指挥能力,还谈到有人靠《三国演义》、《孙子兵法》带兵打仗;另一方面,他表态反对解除博古的指挥权。只不过,当时正确的意见占据上风,凯丰的说法没得到大家认可,也就不了了之。那么会议结束后,凯丰哪里去了呢?结局如何?我们接着往下看。
后来怎么样了?
一开始,由于凯丰认识不到位,结果被解除了红九军团中央代表的职务。一段时间后,眼看着局势越来越好,红军脱离了危险,凯丰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,他知错就改,在扎西深刻检讨,坚决支持主席的正确主张,也由此恢复了职务。
对于凯丰,主席丝毫不计较,仍然十分信任他,对他委以重任,毕竟当时情况复杂,有不同意见也是正常的。后来凯丰在七大落选中央委员,主席还亲自为他说话拉票;凯丰在东北创办报纸时,主席也欣然为他题写报名,并且悉心问候他的身体状况。
...值得一提的是,红军两大主力会师时,面对四方面张国焘的分裂行为,他的老乡凯丰还最早公开发表文章批评,坚决站在主席这边。只不过批评有些过头,凯丰连带着四方面军的将士也一起批评,许世友、洪学智一大批将领强烈不满,甚至“拖枪逃跑”。这件事后,主席也耐心教育凯丰,工作要注意方法。
49岁早逝
建国初期,凯丰一开始在东北工作,1952年相继当上了中宣部副部长、马列学院院长等职务。只可惜的是,由于革命年代积劳成疾,建国后又日夜操劳,凯丰身体每况愈下,最终于1955年3月病逝,终年49岁。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