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7年,他作为澳门代表之一在北京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《联合声明》。2006年,他获得澳门“仁爱功绩勋章”。他,就是澳门宣道堂的蓝钦文牧师。这位牧师有着怎样的不同之处呢?凤凰卫视《公益中国》节目于16日晚播出了他的坎坷人生、信仰经历及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所作贡献。
坎坷人生:出身贫寒 流浪街头
蓝钦文牧师于1936年出生在广东梅州兴宁县坭陂镇笃陂村一个普通农家,自幼父亲就到了香港,并在香港娶了第二个妻子。6岁时他跟着奶奶为寻父前往香港,但后妈对他很不好。11岁时他就被逐出家门,过着流浪街头,想起来就流泪的日子。
信仰经历:街头被寻 信主“回家”
然而,他的父母离弃他,神却没有离弃他。就在流浪街头中,他被传福音。有一天,他在街上看到一支敲锣打鼓传福音的队伍,便向他们扔石头,一个传道人抓住了他,非但没有对他生气,还把他招呼到身边。于是,他就跟着队伍走进了教堂。
证道中,牧师说“神爱你”、“耶稣爱你”,这让流浪在外,无依无靠的他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。于是,当天他就决定信耶稣,回到神的家。“回家”后的他心里非常喜乐。之后,变得小有名气的他不计前嫌仍旧回家看望家人,并在父亲最困难的时候陪伴他,家人接续信主,而第一个信主的就是他的后妈。
蒙召服侍:从小有名气足球运动员到澳门基督教“拓荒者”
如果不是一场意外,世上也许会少了一位牧师,多一位足球明星。14岁加入东方足球队的蓝钦文,不久就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足球运动员,到过香港和东南亚国家踢球赛,经济上也逐渐好了,但有时不去参加礼拜。
在一次比赛中,突发意外,眼睛被足球近距离踢到流血,在医院住了几个月都没好,医生说恐怕不行,要失明。得知这个消息后,他翻身就向神祷告,求上帝怜悯,也悔改打球时不去礼拜的罪。很奇妙的是,两个礼拜之后眼睛竟然好了,好了之后他便去上了神学。
上神学不容易,一半以上的同学打赌他坚持不下去,他自己也几度想放弃,但院长对他很好,最后,他坚持了下来,并被派到当时条件很艰苦的澳门教会。上个世纪70年代的澳门,天主教是“国教”,基督教只是小群体,在澳门不容易生存,没有资源,环境也很差,又有“赌”。所以一般人不愿去服侍,就这样,吃过苦的他变成了澳门基督教的“拓荒者”。
公益慈善:从澳门到内地扶贫助学
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有很多内地人偷渡去澳门,到1983年达到十几万人。很多移民没有工作,所以其儿女也只能跟着睡在街头,无法上学。看到这些孩子,让蓝钦文牧师想起自己小时的经历。所以他想办法帮移民找工作,并在教会——澳门宣道堂,建立爱心工程助学金,帮助孩子们上学。据蓝牧师家乡政府网站介绍,蓝牧师小时,亦曾得到教会的帮助,生活艰难中的他曾进教会学校靠助学金读书。
到80年代后期,蓝牧师发现澳门移民已有一定的经济能力。有一天他在一间价格很昂贵的食品店捡到装助学金的信封,让他觉得很难过,并感受到可能澳门已经不太需要了,而内地则有很多学生很需要。
1985年,他开始转向资助内地困难学生。据其家乡政府网站发布的统计数据,蓝钦文共扶助内地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47000多人,发放资助款项约5000万元。除了资助学生,他还在老家建立老人之家、食物银行,每年带医疗队为人们爱心义诊等等。
据湖南基督教协会会长陈郅牧师介绍,蓝牧师的慈善足迹不仅踏在了广东,还包括湖南、湖北、云南、广西等地。在湖南,蓝牧师就参与过08年特大冰灾后的救灾,并帮助株洲、郴州等地的麻风村,捐资建房,改善麻风病人的居住和生活条件。
慈善心声:盼为社会做更多贡献
蓝牧师做慈善有一个特点,就是对于受资助的对象,他都要亲自探访,确定是否真的有需要。访谈中,另一受访者,北京师范大学的林志刚副教授表示,民间NGO的优势就是可以做得更细致、到位。
对于宗教参与慈善的特点与优势,林教授认为除了可以给人带去物质帮助,也具有心灵抚慰的功能。比如说蓝牧师的“五只小羊”方式(给贫困者提供五只小羊,两年后,从受助者羊群中取回五只小羊送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人),让人觉得很温暖,有做人的尊严和建立生活的自信。
对于如何区分传教和慈善?蓝牧师表示,被神改变之后因着爱心,有钱就回馈社会是自己应当做的,不是为了传教。当然,过程中,受助者信仰了更好,但是如果不信,也没有关系,自己已经做了自己当尽的本分。
蓝牧师表示,自己在内地做慈善时也会经过当地政府,告诉政府自己要做什么,要帮助什么,政府许可了才做。因此,政府现在也理解他更多。在节目中,他表示期盼政府对于他们参与慈善能宽松一些,让宗教界对社会多做一些贡献。宗教界有钱又有人,浪费了可惜。
注:本文根据凤凰卫视专访、兴宁市坭陂镇人民政府网及采写消息整合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