+-
朱贵金牧师上海讲座分享(二):敬拜中的音乐超越世间的一切(上)

11月28日晚,朱贵金牧师在上海国际礼拜堂做圣乐讲座的第二次分享,为大家讲解了崇拜中音乐与神学的关系。他强调,音乐是一种超越的语言,是上帝赐给人最宝贵的礼物,音乐在信仰、崇拜当中占据着无可比拟的地位。而音乐也应该分别为圣,成为我们献上给上帝的,也应该承载我们的信仰,表达上帝的福音和神学信息。

当晚7:00,朱贵金老师准时开始了为时一个半小时的讲解,在上一次的讲解中,他分享了当代教会圣乐路向与对中国教会当下圣乐的分析。

以下是朱牧师分享的具体内容。

一、超越的语言——音乐

朱牧师首先展示了影片《奇普里安·波隆贝斯库》的一个片段。这是一部蒙太奇式的很老的电影,影片主角奇普里安·波隆贝斯库是一位音乐家,他因为创作爱国音乐作品被捕,在监狱中,正值新年大雪飞舞之际,他的亲友们拉着琴来给他拜年。而本事与他们敌对的看守监狱的狱卒,却也在音乐中欢迎这些亲友进来。因为音乐是大家都欢迎的。而奇普里安的一个狱友,本来是畏缩的躺在囚室的角落,但是随着音乐的不断流动,这位狱友也舒展开身子,坐起来,看着演奏者的眼中带着欣赏,最后感动而流泪,直到整个人得到释放,甚至脸面都变得美好……

这是电影史上描写音乐对人类心理的影响的最经典片段之一。朱牧师指出,音乐是一种超越的语言,当人们的情感无法用言语表达时,往往诉诸于音乐。音乐可以打破人灵魂的坚硬外壳,直达人心灵最深处,把人内心当中最温柔的、最善良的,最接近上帝光明的那一部分点燃起来。

音乐是上帝赐给人的一种最好的礼物,吉普赛人有一句名言:

时间是用来流浪的
生命是用来遗忘的
身躯是用来相爱的
灵魂是用来歌唱的

吉普赛人是非常特殊的民族,他们的生活几乎都在流浪中度过,体会人生的各种艰辛,所以有这样一句名言。对于他们来说,时间、生命都不长久,都会过去;而在你的身躯还在的时候,要勇敢地去爱,爱家人、爱有需要的人;而灵魂,是人最核心、也是永存的部分。而上帝跟人沟通的最重要的或者说唯一的途径就是我们的灵魂,他会在灵魂深处与我们沟通。吉普赛人虽然过着流浪的艰辛生活,但是他们的灵魂却是歌唱,这个民族因为有音乐而快乐,就好像《巴黎圣母院》里的吉普赛女孩爱斯梅拉达一样。她最后和钟楼怪人卡西莫多葬在一起。

朱牧师说,歌唱,可以让人超越人世间一切的烦恼、重担、所有的一切。所以说,灵魂是用来歌唱的,音乐是灵魂中的超越的语言。

二、音乐的地位与性格

从古代——古希腊、古罗马那个时代,音乐就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。古代有七艺:文法、修辞、逻辑、几何、数学、天文、音乐。七艺是把它们作为“艺术”的范畴来分类的,而后来,它们被简化分类为两类:文科(前三艺)和理科(后四艺)。但是在古希腊,人们把它们都作为艺术来分类,音乐是其中之一。

朱牧师举例说,毕达哥拉斯定律(即勾股定理)的发现者、古希腊数学家、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:“弦音当中有几何,天体之间有音乐。”比如优美的小提琴、钢琴,乐器本身的几何形体,美不美;这个音乐当中的几何不只是指乐器实体的几何,还指乐理当中的几何。而天文和音乐也是相通的。

几何、数学、天文、音乐,都是相通的,比如,左脑右脑一个主管逻辑,一个主管情感,其实在古代就有这种概念。6世纪罗马哲学家波伊提乌(Boethius)说:“世上有三类音乐。第一类是宇宙的音乐,第二类是人类的音乐(Human being),第三类是乐器的乐器。”

天体运行的时候有一种无声的音乐:“诸天述说神的荣耀,穹苍传扬他的手段。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。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。无言无语,也无声音可听。”(诗19:1-3)上帝给出了“第一因”,整个宇宙就在上帝手的推动下悄无声息地运转。朱牧师再次举例,电影《海上钢琴师》的主角1900,从出生开始一直在船上,当他最后要下船的时候——他最终也没有下去——他说:“在88个琴键上,你可以弹奏出无穷无尽的音乐,它们是有限的,而你却是无限的……可如果琴键是无穷的,我又该这么演奏呢?我只能说,我坐错了地方,那是上帝才能弹奏的钢琴。”

“有一种声音,叫做没有声音;有一种音乐,叫做没有音乐。”没有言语的言语,没有声音的声音。就是诗篇19篇诗人所说的。虽是“无言无语,也无声音可听”,但是“他的量带通遍天下,他的言语传到地极”,这就是上帝的音乐。

人的声音是有尊荣的,是上帝所造的乐器。第三类才是乐器的音乐,这是人手所造的。而上帝亲手所造的人声远远尊贵于乐器的音乐。乐器只能发生乐音,不能咬字吐字,但是人声,却两者皆可。因此,人声是最尊贵的乐器。在中世纪有一种音乐美学观:人声的乐器优于其他任何类型的乐器。

朱贵金老师展示拉斐尔的画作《圣切奇莉亚》,画面当中的圣女圣切奇莉亚是在四世纪的时候为主殉道的,她非常善于唱歌弹琴,她因为坚持真理而为主殉道,她长得非常美丽,以至于最后行刑的刽子手手一软,只砍掉了圣女的脑袋的三分之一,圣女因此倒地,一直流血,最后死掉。后来天主教追封她为圣女。


拉斐尔的画作《圣切奇莉亚》

作者拉斐尔是中世纪文艺复兴三杰之一,而圣切奇莉亚手中的乐器其实也是中世纪才存在的乐器,拉斐尔让乐器“穿越”到四世纪,放在圣切奇莉亚的手中。圣切奇莉亚手中拿琴,但是没有吹奏,地上摆着三角铁、铃鼓等乐器,它们都不再演奏,因为都是人手所造的乐器。而圣切奇莉亚仰着头专注聆听,听什么呢?听在天上的天使们手拿歌本的合唱。

其实,拉斐尔画了很多——300多幅——关于圣母子的画像,但是关于音乐的画作只有这一幅,这幅画表达的是中世纪的音乐美学观:人声的乐器优于其他的乐器。当合唱的时候,所有的乐器,都要为合唱、人声让路。

朱贵金老师说,这个观念到今天,我依然非常赞同,依然觉得适合我们。当有人唱诗的时候,乐器只需要起到辅助的作用,是以音乐为主,而非以乐器为主。

古罗马神学家奥古斯丁有这样一句话:“上帝是绝对的美,是世界一切美的事务的来源和原则。”也就是:一切真善美的东西,都从上帝而来。正如保罗所说:“我亲爱的弟兄们,不要看错了。各样美善的恩赐,和各样全备的赏赐,都是从上头来的。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。在他并没有改变,也没有转动的影儿。”(雅1:16-17)他们所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。所以,如果我们追求一种艺术,并追求完美的话,那所接近的是上帝的完美。意大利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说:“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,就是与神同在。而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,就是接近上帝的完美。”音乐也是如此,要追求接近上帝的完美,上帝所赐下的音乐,乃是让我们来赞美他。音乐是上帝所赐的最美好的礼物,如果没有音乐,鸟儿不再歌唱,世界将是死气沉沉的可怕。

三、音乐对人性格的影响

“音乐有形成人类性格的力量。”(亚里士多德语)听什么样的音乐,可能就会养成什么样的性格。婴儿的音乐审美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呢?从5-7个月大的时候,婴儿就对音乐有反应,9个月左右就可以模仿节奏,再大一些便可以模仿旋律。因此可以想见:父母给孩子的音乐会给孩子形成影响。朱贵金老师建议父母从小以音乐熏陶孩子,并且听好的音乐,比如莫扎特等,这将对孩子大有裨益。

人们的性格与表现他们的音乐之间是相适应的。——这是柏拉图说的,他还说,人们应避免繁复的节奏和旋律,因为这会导致沮丧和混乱。朱贵金老师举例说,灯光、音响、烟雾、舞台布置等具有无序、混乱性的摇滚乐是会让人混乱、沮丧、堕落的。

柏拉图认为:“音乐要反映神圣的和谐:节奏和旋律要模仿着天体的运动。”朱贵金老师认为,这是非常精辟的。而中国古人对音乐也有这样的思想,老子如此说道:“大音希声。”大音只天体的音乐,真正美好的音乐,其声音是稀少甚至没有的,这其实就是第一类音乐。古人的智慧令人赞叹。

我们的音乐要反映神圣的和谐,节奏要模仿天体的运行,而天体是上帝所造,其规律是上帝所赋予的。


(未完待续)


朱贵金牧师,1964年12月生于山东沂南,华东神学院神学本科毕业,师从沈瑞良老师学习声乐,后在上海音乐学院进修三年,师从马革顺教授学习合唱指挥。

2005年获新加坡三一神学院神学硕士学位(M. Th),主修音乐与崇拜,同年获得英国圣三一大学声乐演出文凭(VoicePerformance)。曾参与新加坡哈利路亚合唱团演出于滨海艺术中心,演出曲目包括贝多芬《第九交响曲》、《幻想交响曲》,门德尔颂的《圣保罗》、《以利亚》,以及现代基督教作曲家梅广文博士作品等。

回国后,朱贵金牧师曾多次在基督教重要节日及音乐崇拜中担任独唱,以及受邀在中国各地教会讲座授课百余场次,讲授《崇拜与礼仪》、《崇拜与圣乐》、训练及指挥各教会诗班,教授声乐课。2007年7月应德国路德会邀请代表中国基督教音乐家赴德国各地教会演出。2009年3月在上海国际礼拜堂举办名为“我要歌唱你的慈爱”的独唱音乐会。现任华东神学院圣乐科教师,讲授《教会音乐牧养》、《教会音乐行政》等课程。